4.10.20

《我寂寞得像一部蔡明亮的電影》

我寂寞得像一部蔡明亮的電影
聽着爸媽不發一言的對罵
一個人在彌敦道上走着
撫摸着那總是疼痛的肢體
回到那凱悅酒店裡殘舊的絨梳化
我在想
有沒有男人在這裡留有過痕跡?

從前眼淚還可以凝住細看
現在要隔着層層車輛人影
從前還有力氣在公園裡大哭一場
現在連擠出眼淚的力氣都沒有    只能夠
靜坐
至少我還未試過偷聽暗戀的人在樓上作愛
然後得到歡愉

所以這又是甚麼矯情的次貨
我沒有資格自詡為入圍康城柏林的電影
不過幸好蔡明亮的世界也沒有網上交友平台
不然小康又要比現在更寂寞了
小康啊小康
你連絕症都熬過了
你第三顆乳頭都成爲經典了
你的疼痛何時才能夠治癒呢

2.8.20

《水滴石穿》

生活就如一條橡筋
慢慢就變老了
喪失彈性

你再用力打我
我只會鬆弛地顫抖
在頹緩的頻率中

僅僅繫著石隙的邊緣
顫抖 顫抖

29.7.20

《末日感》

石屎外牆逐寸剝落
砸到買日用品的途人
森林的火燒得煙灰蓋天
花王幫蘭花澆水

有人帶來了爆谷與我同座
戲院的百里之外
火山的火舌燒焦我的白鬚
觀眾紛紛鼓掌

而我正坐在死人屍骨上
它的手指向著逃生門
已經上鎖

準備好機槍子彈
慈悲之心懇求我
讓嬰兒胎死腹中

27.7.20

《承認》

若不點燈
你不會承認
你嘴角的竊喜

若不熄燈
你卻不知黑暗中
五指那麼靈動

我再開燈
你最好告訴我
你昨夜偷吃了
誰家的愛


——2019年2月,給EH,還有自己。

26.7.20

無題也是題

邊一個發明了意義這個詞?
害我在不斷詰問之中
墮進漩渦

語言害人,還是救贖人?
在現實的草原上
僭建許多沙堡

馴羊吃草很安詳
牧羊少年吆喝之中
往青草更青處飄飄
是腳踏實地的浮雲

而文字就是
發明摘星神話
卻叫人永不得奔月

站在磚地上,也開始懷疑
世界崩塌的一刻
太陽只是燈飾

20.7.20

《金都》非專業影評


係香港停擺前的晚上,入戲院睇左尾場既《金都》。估唔到都幾多人撐港產片,上映左咁耐仲有人入場睇。

一樣先講結論,金都係一部格局好精細的電影,結構好工整。同幻愛比較,我會話幻愛拍得隨意啲(唔係求其),鏡頭畫面靚啲,金都的節奏就比較流暢有效率,每一個鏡頭都有想表達的意思。Meta啲講,金都的拍攝風格反映住佢描繪的香港都市,即快捷有效率,毫不浪費每一分鐘的生活。部戲的主題好鮮明係講婚姻與自由,而佢既symbolism係好直接咁呈現(例如隻烏龜、金都商場、旗袍同無腳鳥的比喻),好似一篇IB Paper 1的文學分析。睇完部戲後,我靜係諗起西西既《感冒》同 My Little Airport 既《我在暗中儲首期》,因為同樣主題已經有唔少作品探討過。所以部戲既長處亦係佢短處,我始終鍾意幻愛多過金都,就係因為幻愛留比觀眾多啲想像空間,而金都僅僅係講好一個故事。當然橋唔怕舊,金都好睇之處係呈現主題既手法。

未睇部戲,或許會以為部戲純粹講述現代女性面對婚姻的束縛,三十而不立的困境。但我覺得其實金都係用上好多符號象徵去講自由在現代社會的虛幻,印象深刻的有水箱裡既龜同沒有腳的雀仔。女主莉芳曾在水族館買了一隻烏龜回家,想帶給他自由。但男主Edward突破盲腸,那隻烏龜雖然換了環境,但還是處於一個受限而無自由的空間。如同莉芳,為了逃離家庭的管束而嚮往婚姻,最後真的要結婚時卻只是跳到另一段關係的束縛,買唔起樓就要對婆婆言聽計從。另一個意象是沒有腳的雀仔,戲中中國人楊樹偉描述自己為沒有腳的小鳥,佢藐視婚姻,憧憬從極權中國移民到自由的LA。然而他最後選擇與身處中國的女友結婚,放棄自由的浪子夢。佢話沒有腳的雀仔只是一場夢,「人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我覺得導演是想表達自由的虛幻:縱使我們如何嚮往自由,社會總是把我們拉回地面,逼使我們面對現實束縛。然而,這不代表我們應該放棄尋覓自由,戲中的莉芳最後選擇離去,是要在三十歲之後重新開始重視自己。縱使現代人是受限的小鳥,也看似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我好鍾意個開放式的結局,莉芳最終關閉網路,拋下與世界的連結,穿上自己喜歡但Edward不喜的性感衣裳,於異地獨身一人吃碗熱湯麵。同西西《感冒》中的結局有異曲同工的感覺。節錄一段:
「挽著一個旅行袋站在街上,我要到哪裡去呢?我不知道我要到哪裡去,但我總有地方可以去,我如今是個自由自在、清新愉快的一個人了。我沿著長街漫走,我的步伐輕鬆而活潑,我想我還可以一面走路一面唱歌。前面為什麼那麼熱鬧呢?啊,我記起來了,前面是一座球場,我聽到一片擴散的歡呼聲,人們正在看足球呢,人們那麼興高采烈。我何不也去看一場足球呢,我有的是時間。讓我就這樣子,挽著我的一個旅行袋,去看一場足球吧。(可曾瞧見陣雨打濕了樹葉與草麼,要做草與葉,或是做陣雨,隨你的意。)啊啊,讓我就這樣子,挽著我的一個胖胖的旅行袋,先去看一場足球再說。」

金都的結局是浪漫的,是一種對於現代女性的願景。人生理應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但我們始終受限於資本主義社會而沒有真正的自由。但縱使如此我們亦應嘗試在有限中開拓更多可能性,嘗試對自己溫柔一點,start by treating yourself better。

最後節錄一段My Little Airport 《我在暗中儲首期》的歌詞:

//可否可否等我
先把計劃說好
再決定穿婚紗跟他擁抱
還是跟我到老
我沒有他的生意頭腦
但會努力讓你減去苦惱
與你走過那一段路途
不願這樣就算數
我已快將首期儲好
小小單位勉強可供到
又或者繼續在工廈交平租
再不斷旅遊更多回憶可以儲

可否可否跟我
一起私奔到寶島
你不是卡列尼娜
我沒佛倫斯基那麼糟
不用怕會像想像得到
文藝悲劇的老套
去到台南風景會做到
治療我們的虛無
到這天先知道什麼是最美好
婚姻有多好現在才知道
可否不要到某年後悔沒揀好
懇請你接受這份愛的proposal
不要重演西西的《感冒》//

作者:mklee

《幻愛》非專業影評




近排大家好撐港產片,三部戲有:幻愛、金都同叔叔,都好評如潮。之前睇完幻愛,就寫少少後感。

先講結論,除左結構上我覺得唔夠完滿外,部戲絕對值得一睇。無論構圖、運鏡或人物塑造,幻愛都做得好好。一部兩小時既港產片,有如此製作質素算係咁。

必須承認,我入場既時候係抱著一個「估劇情」既心態,一黎睇之前見到有朋友話要留意細節,二黎因為此戲有著幻覺 \ 精神病既背景,所以不斷提醒自己唔好信劇情,期待一個「so it’s all an illusion」既反轉。冇錯,部戲係有運用此類元素,借一個作為unreliable narrator既精神病人阿樂敘事,令觀眾懷疑有幾多情節係可信的(例如有冇戴手繩、個counselling session係咪發夢等等)。但無可否認,呢啲都唔係此戲既重點,用我呢種心態睇到最尾唔會真正享受到個故事。

幻愛既鏡頭拍得好靚,好多影評已經寫過幻愛鏡頭下既屯門輕鐵有幾日系。尤其係燈光色調好溫暖朦朧,令場景如幻似夢。(啲counselling session我覺得有少少致敬無間道中梁朝偉同陳慧琳既心理輔導lol)至於結局嗰場戲,將屬於純愛幻想既欣欣同代表殘酷現實既葉嵐合二為一,令阿樂無需係虛幻既美好同殘酷既情愛中做出選擇,而模糊既燈光使我相信個結局純屬幻夢,係假的。

當然你的詮釋視乎你的信仰,可能我個人太cynical,我覺得部戲係講緊現代人既孤獨和寂寞,係理性既都市裡超脫不得。所以我會話阿樂同葉嵐在隧道中甜蜜擁抱既結局,都只是一場對於現代人戀愛的浪漫願景,大概也只是幻愛一場。

作者:mklee

22.5.20

《四個人》

就四個人困在滂沱大雨
靜候回家
就四個人在這潭混水中
努力提燈點火

一切在黑夜中凝結
唯雨點綿綿
難捱的日子還多著呢

昏黃的街道化成迷宮
偶爾的雲開
才令歸心似箭的你我
腳踏實地

用顫抖的手寫完了
最後的信
呼一口煙再邁步

踏破鐵鞋的時候
終於可以滿足地微笑

16.3.20

《恐怖組詩》

<洗腦>

將消防員用來救人的水
泵滿一把非致命的水槍

瞄準黑衣的眼窩急噴
洗掉腦裡的不良意識
淋熄他們惡意縱的


<洋蔥>

像洋蔥一樣
令人落淚
令皮膚刺痛痕癢
令手臂灼傷生膿泡
令人窒息癲癇咳血癱瘓死亡

原來過了期


<黑衣>
冇錯,黑衣全撚部暴徒
「你班曱甴咪撚嘈。」
呢班冚家產破壞繁榮穩定
而且冇委任證


7.3.20

《瓷地翡翠 Jaded》

如一條老弦彈動
只能沈吟
你看我的臉
只有皺紋縫隙透真

非如水波粼粼
我的眼睛漆黑暗啞
看不見自己的倒映

尖石磨成細沙
花瓣片片送走
塵土安定後
才能驗明文物正身

--

月亮投訴藍星鐵石心腸
只有小島嶼見證潮水
雕刻懸崖壁畫

6.3.20

懺悔於3月6日

懺悔於3月6日

昨晚夢見有隊樂隊叫 “溺屍嚟剖屍體”嘗試取諧音自 “next level shit”
並不記得人們的反應只記得目睹
一股猩紅的憤怒騰然而起
然後一陣更大的寒意籠罩 不見天日
近期聽聞很多消費 予人經濟好轉的錯覺
說起消費,也許不限於事件發生後幾十年
那時私人版權過期,作品使用權限開放至公共領域
那至少五十年以前 懇請我們不要
已經把軀殼懸吊在制高點 任人觀摩指點
他們說瞧那個人 那是個案例
是一例經濟奇跡
是風沙中的草鞋吊繩 或蓬密雨林中一片清泉
任何批評之語句出自我口以前 請先容許我屌爆自己
至少以悲觀度目所及之世 或以最少度
2020年今天 念100次: 遺忘直至何時
50年後 念100次:直至何時遺忘

2.3.20

《除卻巫山不是雲》

原來我都寫過歌詞比你

高雅不是你的代名
眼眸卻充滿靈性
你沒有想像中沉靜
笑眼會說給我聽

朦朧是我不赦罪名
未來沒辦法看清
你卻不知我心如冰
我對你永遠澄明

你喊喊說
我遙遠的那片天空
沒有你燦爛的笑容

我笑笑說
你心中的那個海港
停泊著我緊握不放

Chorus*
縱有天分開一點 不會再見
即使多掛念
願那天只得一天
只得一遍 我便不斷線

會有天放逐天邊 世界再變
我倆再相約禮堂門前
並肩南山塔之顛
讓人群羨慕丘比特的箭*

4.2.20

致我最愛的My Little Airport

我最愛的My Little Airport

唔,最近想寫野,但又唔知寫乜好,就諗左呢個topic
playlist入面MLA既歌,每一首抽一句最有感覺既詞,然後係咁以寫幾句野,以下排名不分先後(甘啱15首)
  1. 悲傷的採購
「為何人大了就要成為工作的奴隸 最愛作的不可發揮 我的感覺逐漸流逝
 從前曾話過要如何欣賞世界的美麗 現在只懂得放假去消費」
「如果繼續這樣 我還是我嗎 我還喜歡我嗎 或者我應該死去吧 總好過變得更差」

首歌係關於資本主義對人本質上既異化,無論我地幾悲傷,生活幾苦悶,都要繼續採購,繼續成為工作的奴隸 。面對著現代性的虛無,也許唯一既出路就係自殺。



  1. 土瓜灣情歌
「收音機說北韓已射出導彈  地球另一邊被炸爛
 
所有的事都不夠虛幻  因現實未到最爛 要到絕望才望見希望在人間
  到了某天你我不再浪漫  有不喜歡的工要返
 
你會否便記起曾笑得這麼燦爛」 

我最愛既係歌入面既末日感,我幻想到既情景係,有數百隻核彈射向天際,然後你同愛人/知己係露台點一支煙,談談往事,在燦爛的火光中坦然面對死亡。土瓜灣情歌講既係一種coming of age,正如有一天你我不再浪漫,再睇翻呢段文字,我們還會否記起曾笑得這麼燦爛?



  1. 廣州足浴一夜
「努力又是什麼? 如果目標已經出錯 
   這裡有沒有人清楚 越努力越錯得多 

本身唔係特別喜愛這首歌,但係聽到上面尼一句,就諗起自己既眾多朋友同學,努力掘尖個頭,形塑自己,想要挑戰成人世界。但廣州足浴一夜正正點出問題,如果本身目標已經出錯,或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追尋什麼,走著歪路,越努力只會越錯得多。



  1. 驗孕的下晝
「世界要你努力去考取功名
  但是真誠才是最大本領」

延續上面既懷想,我們自幼既“training”是要我們成為over-achiever,不斷去考取功名,人生就如同一張to-do-list,不斷刪除清單上的目標。可有幾多人明白真誠才是最大本領,如果你三十歲後仍舊能對不公義憤怒,會被生活中既細節感動,也許你才真正過著authentic 的人生。



  1. 你說之後會找我
「一生人很短/但終點很遠/
  任年月讓我再大多幾歲/任年月伴我繼續老去」

首歌好短,同人生一樣。上面一句令我諗起電影擺渡人既台詞:「十年太長,說一輩子又太短」。我地以為一生人有好多時間,其實又唔多,但要我幻想十年後自己係邊(i.e. 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5 years?),我又諗唔到。首歌令我諗起王菲既如風,呼呼呼呼,人生吹下吹下就唔撚見左。



  1. 你是浪子,別泊岸
「你是浪子別泊岸 就算她笑得多好看 
  間中回味是最適當 泊岸以後誰想再看」

簡單d講,間中回味是最適當。



  1. 今晚講嘢夜唔夜
「若你問我什麼先叫做緣份
  我會說緣份只留給夠進取的人」

簡單d講,緣份只留給夠進取的人。



  1. 美麗新香港
「這世界只有一種鄉愁 是你不在身邊的時候
   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 就當我在外地飄流」

鄉愁呢個topic,之前有個post已經講過,依家每次翻香港,都會當自己係異地漂流,做d好遊客既野,例如搭叮叮同天星小輪。脫離左個城市既脈絡,再審視香港呢個屋企,只有無限既惆悵。不過我諗我同香港既連結依舊係義無反顧,同香港既前程一樣,亦都係一往無前既。



  1. 再殺一個人
「有理想嘅文青到某個階段開始變得深奧/簡單嘅字句要有學術字眼先表達到」
「近年我嘅生活開始無咁刺激無咁虛無/以前深夜我會打俾人講我殺咗人一時糊塗」
「我懷念嗰陣時每日每夜都好emo/你係我嘅青春期永遠唔會再接觸到」

係一開始最觸動到我既MLA作品,尤其係上面第一句,讀得越多書就越有呢種體會xd,開始變得d好簡單既概念同字句都要用上學術字眼先表達到。當然我希望我仲係一個有理想嘅文青^^,尤其係仲可以享受每日每夜既emo。題外話,幾慶幸暫時脫離左columbia高壓既環境,黎到歐洲dchill既地方,終於可以重拾對生活既敏感,繼續emo



  1. 沖繩流浪貓
「慢慢走近到我身上/好幾次把我差點抓傷」

係近期係咁loop既MLA作品,尤其係最最最鍾意段前奏,好迷幻,完全想像到有一隻貓慢慢從背後走近到我身上既感覺。我鍾意首歌無非兩個原因:一,好鍾意沖繩個種異國既情調,令我想話走就走甘去流浪。二,好鍾意隻貓,貓系命運既化身,你估唔到佢會幾時走近,甚至會把你差點抓傷,所以你要馴服佢。



  1. hey hey baby
「手機裡螢幕放著是你照片/當要看時間便看見你視線」

呢首歌最觸動到我既係段MV,片段入面既hey hey nicky完全係每個文青既理想對象xd。至於首詞本身,講既係時間同戀愛既關係,兩樣相對各自都係relative。戀愛既感覺會隨時間變化,但係戀愛既框架下,時間既流動都會變化。其實冇甘複雜,hey hey baby純碎係示愛既歌。



  1. 失落沮喪歌
「我沒法想像,看過的童話故事
 有陣時成長不過是個悲劇的開始」

MLA早期既歌,都係關於coming of age。人長大,就會realise成長不過是個悲劇的開始,然後探索死亡的意義。所以失落沮喪係冇問題,老問題一樣係應否自殺。



  1. 阿姆斯特丹夜機
「我諗起小學有次交功課 題目係當父母唔俾自己睇電視 作為子女應該點
我寫「我會看窗外鄰家的電視」「雖然沒有聲音但好過沒有得看」』
「我已經有愛人 香港無我嘅事」

我對於呢首歌有好複雜既情感,我好鍾意首歌講既逃避主義,面對住香港既荒謬,係2019年前既我,一直都想不顧而去。但係2019年後,我覺得消極既反抗都係反抗,正如你唔比我睇電視,我會看窗外鄰家的電視,反抗就是彰顯生命的本身。



  1. 麥記的最後一夜
「麥記的最後一夜 白燈、廣東歌與露宿者」
「寒夜跟你到麥記 朱古力當是酒 我若全力追究 你也會來去自由」
「但是你從不愛拖手 只是放手進我衣袖 代表只想取暖 是否?」

另一首近期不斷loop既MLA作品,我好鍾意首歌既imagery,白燈、橙汁、廣東歌與露宿者,係青春期既麥記,個時既麥記冇iPad落單,新地筒仲係兩個半,廣東歌係播緊仲有好多人聽既勁歌金曲。朱古力當是酒呢一句,真係好童真,但係偏偏成首詞係講成人無法避免既離別。不過你若只想取暖,比你放手進我衣袖又有何妨?



  1. 我在暗中儲首期
「不要重演西西的《感冒》」

讀過西西的感冒,就會明白我的失語症也許是永遠也不會痊癒了。失語並非失去物理上的說話能力,而是自己的懦弱失去挑戰社會框架的勇氣,如果讀甘多書都只係諗住掙錢買樓儲首期,真係不如死左佢算。好嚮往感冒結尾:「我有的是時間。……讓我就這樣子,挽着我的一個胖胖的旅行袋,先去看一場足球再說。」好慶幸我係大學就有少少咁樣既覺悟,唔會三十幾歲後先重演西西的《感冒》。縱使要不斷克服失語症,起碼覺醒了,也是好的。



係十五首歌之後,以林愈靜對MLA既描述作結://你快要四十歲,三十多年來表面上和大部分人一樣,上學,上班,談幾場不太成功的戀愛,結婚生子,逐漸老去,泯然眾人。但你內心一直有一塊保留地,在那裏,你體會著狂野,體會孤獨,敏感,羞怯卻又睥睨眾生。有時候你覺得自己人生就這樣了,完了,總是和主流社會格格不入,是別人眼中的「廢青」,有時候你又為了生活中別人不能體察的小事長久感動,滿足,淚水充盈了眼眶,覺得不枉此生。這些複雜感覺長久地留在你身上,變成一個看不見但又非常堅硬的存在,像個隱形的翅膀,必要時用來抵抗人間的一切。這種隱秘的感情屬於你自己而你覺得自己如此孤獨。 //

My Little Airport 的音樂就是如此。

31.1.20

《難停墜》

像一隻狗漫不經心咀嚼
偶爾回神才發現西芹難吃

像從韆鞦上飛脱墮地
才懂跪倒地上嘔吐

雨下不停的時候
挑一滴仔細看看
才知道雨打臉很痛

一粒子彈再堅定
也難敵重力
叮噹降落的一刻
跌得可傷

所以選擇埋首讀書
掙扎地睜開眼
眼球馬虎地掃過文字
催眠在一筆一畫之間的空白
一直下墜

4.1.20

我的反思與知識份子的傲慢

新一年的第一篇文是一個遲來的道歉。

近日與朋友K論政偶有爭辯,他對筆者頗有微言,大概是指本人閱讀時過於petty並以稻草人式的詭辯質疑他的論點,是為了拋書包以顯得intellectually superior。這令筆者想起幾個月前另一位朋友L的批評,意思亦差不多,就是說筆者過於cynical,常抽離一事物的語境(context) 評論諷刺,只為炫耀並對其中對象欠缺同理心 (charity)。這類評論固然使本人深切反思,但亦引起筆者聯想到所謂知識份子的通病。當然本人不敢自詡什麼知識份子,但筆者覺得知識份子的論述常顯露這種傲慢的態度,而這絕對值得反思並引以自省。此處必須先澄清一點,此文的目的並非為辯護這種傲然冷諷的態度,筆者亦在此向過往被這種態度得罪過的人道歉。

言歸正傳,首先筆者想為知識份子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哈維爾(近期深受其影響)曾言:「一個知識分子是這樣一個人,概括地說,他或她一生都在致力於思索這個世界的事物及其廣泛的背景。當然,知識分子並非唯一做這種事的人,但他們是以專業的態度來做的,也就是說,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研究、閱讀、教授、寫作、出版、向公眾發表演說。通常──儘管並非永遠──這使他們更能夠接受比較具有普遍性的問題;通常──儘管並非永遠──這導致他們對世界事務和前途抱有更廣泛的責任感。」對他而言,知識份子的身分是帶有公共性的,他們的專業知識緊扣著一種廣泛的責任感,in some sense 總括而言就是「能力越大 責任越大」。

從哈維爾的名言:「知識份子應該因獨立而引起異議,應該是體制和權力的主要懷疑者,應該是謊言的見證人」,我們可以總結出幾個知識份子的特點與責任。第一,知識份子的言行應該獨立(independent),另闢自我的蹊徑而不跟隨主流,並以和寡而自傲。第二,知識份子應該要有著批判性的態度(critical),以cynical的濾鏡看待主流,永遠懷疑建制與掌權者。第三,知識份子應該追求真理(truth-seeking),揭穿社會上的謊言並鞭撻犬儒,以其專業的知識追尋某種意義上的真理。當然,這種知識份子的責任在後現代的社會無論從理論上或實際上都顯得脆弱無比。理論上,後現代主義及批判理論都質疑真理的可信,並批評單一敘事的必要性,多元性(plurality)固然並不排除真相的存在,但無可忽視的是理論上必然削弱真相的可信賴性,而使得所有人可以更容易挑戰知識建構而成的某種真理。這跟知識份子責任上的實踐亦深有關係,時代的蛻變使得知識變得更容易獲得,當人人都可以憑GoogleWikipedia成為3分鐘對HeideggerWittgenstein的專家時,知識份子的專業性亦變得可有可無。故此,無論從理論上或實際上看,知識份子的論述不再顯得獨立或具有批判性,因為自我的堅持更容易遭受主流的質疑;犬儒更成為常態,大眾對於真相失去渴求,因為人人皆是專家,這是一個post-truth的時代。作為某種意義上的知識份子,固然應該重拾知識份子的責任,不過在此更想反思的是知識份子偶爾顯露出的傲慢,並加以自省。

筆者先概括幾個常見於對知識份子的批評,逐點分析並提出改良的方法。

1)知識份子常堅持於所謂的「正當性」,是「離地」/ 抽離語境,不能面對現實的逼切性
2)知識份子關注的問題過於瑣碎,常要求過分precise的表達方式,批判亦對細節吹毛求疵
3)知識份子的口吻欠缺同理心,開口盡是拋書包 / 炫耀,只是一種精英主義的表現

1)一個常用於批評知識份子的理由,就是針對其執著於正當性的堅持,而論者往往覺得這種堅持是抽離語境,論述亦故此空不著地。此處筆者認為可引入Rawls對於 Ideal Non-ideal Theory的分析以作回應。Rawls在建構他的正義論時,曾提出Ideal Theory有兩個假定:【1strict compliance;及【2favourable condition,【1】即所有人必須確切執行正義律,【2】即建構出的社會應該是從各種可能性(包括憲法上及經濟上)是可實行的。Rawls提出 Ideal Theory 在滿足這兩個假定後必須是真實上可實行的 (realistically practicable) ,並假定所有人必然對正義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他認為此兩者有必要作出區分,因爲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必需一種理想化的理論去提供一個終極目標與評斷準則,以指引另一種非理想化的理論對抗不正義。故然我們不必深究Rawls Ideal Theory的定義是否足夠,但筆者認為(1)對知識份子的批評實在過於粗疏,而 Ideal Non-ideal Theory 的區分正正反映知識份子的可能性。知識份子提倡的理論有時候的確會顯得過於理想化,並具有一種普遍性的傾向,的確是抽離現實,但筆者認為這種「離地」在尋找真確性的過程中是必要的,abstraction 容許知識份子忽略細節並作出假設,以提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理論。而正正在 Ideal Theory 之上我們可以建構適用於現實的 Non-Ideal Theory,以切合語境,對應現實的問題提出答案。筆者認為(1)的批評源自於知識份子不能分辨 Ideal Non-Ideal Theory 的失敗,或者是他們不能有效的解說兩者之別。筆者認為要回應(1)的批評就必須強調兩者之別,而當兩者出現衝突時,不應假定兩者並不相容,而更應仔細審視兩者在某種特定語境下的衝突是否可以排解。知識份子的論述不一定是理想化並「離地」的,(1)的批評亦顯得粗疏,但如何清楚回應(1),考究的正正是知識份子看待學問的態度。

2)另一個常見於知識份子的批評,是其探討的問題過於瑣碎,並對細節及用字的precision吹毛求疵。此批評常見於哲學及文學的學術探討,(2)的批評其實非常合理,因為不同的文筆適用於不同的文體,例如一篇好的文宣是應該煽情而對應受眾的語境,明確而仔細的用字反而就是其次。然而,筆者認為這種對於precision的執著是源起於學術界種種似是而非的論述,亦正正捍衛知識份子的專業性及誠信 (integrity)。一篇好的文章應該用字明確,而避免浮誇而華麗的字眼。知識份子這種吹毛求疵的態度正正是起了把關的作用。筆者認為一種明確的筆鋒其實是有利於清晰的表達,亦有效於防範稻草人式的詭辯。試想一篇文章如果能表達清晰,容不下誤解的空間,豈不是能夠避免有人錯誤詮釋,或以其個人詮釋作出批評?論者可以嘗試回應說:讀者應該閱讀時對文章帶有charity。但筆者不敢苟同,筆者認為稻草人式的詭辯正源於用字的不清晰,要求讀者帶有charity某種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以一種petty的態度閱讀及修改文章,正能夠挖出文章的語意模糊處,並加以改良。當然,筆者認為這種批評一樣考究知識份子的學術態度。當有人憑一隻字的模糊性便貶低整篇文的野心或成就,這就正反映出知識份子的傲慢,亦引證(3)的批評。

3)筆者認為對知識份子最有力的批評,正正針對其傲慢並欠缺同理心的口吻。有論者認為知識份子其實平平無奇,只是一種自詡精英身分的表態,其論述亦只為炫耀 / 拋書包。筆者認為這種知識份子的陋習源自於他們在學術界內的種種習慣。為追求效率,知識份子在學術界的交流往往會用上各自領域的專業字眼,因在座眾人皆能領悟背後意味 (sort of like an inside joke),並用作一種共同語言。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一種「圍爐取暖」的效應,學術界內的人喜愛以這種共同語言交流,學術界外的人認為他們在故弄玄虛,是「離地」並不切實際的表現。而當這類知識份子面對公眾時,這種口吻就反映了一種傲慢,語言不再共同,專業字眼盡成拋書包。這亦跟知識的蛻變甚有關係,若知識變得容易獲取,知識份子的專業性變得可有可無時,大眾自然輕視知識份子,這種身分就顯得空虛,看似都是需要被拉下神壇的舊時代產物。的確,筆者不反對許多知識份子都犯有這種陋習,他們常自詡知識份子 (e.g 某某PHD,某某名大學教授),對其不熟悉的事物大言不慚,口裡盡說著些聽不懂的話,也就成了孔月己口中的「知乎者也」、「回字的四種寫法」。筆者本人雖非什麼知識份子,也深受其害。批評(3)針對的正是這種知識份子的傲慢。筆者認為知識份子必須承認自己的無知,當然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堅持己見是一種對自己integrity的堅持,但是與其他人交流時,應該帶有一種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並隨時願意承認自己的觀點可能是錯的。若知識份子接受自己的公共性,走出學術界的象牙塔與公眾交流,更加需要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既不能覺得其他人都是愚昧的,也不能假設他們什麼都懂。前者正是精英主義的表現,後者則是欠缺同理心,是抽離現實的傲慢。

這三種針對知識份子的批評其實都考究知識份子的治學態度。幾年的大學教育對筆者最大的啟發是發現自己的無知,故此常引「虛己以度世」以自省,更應以寬容的態度看待事物。的確,筆者毫不反對朋友們對本人的批評,而筆者認為這種態度正反映出一種長處於學術界而培養出的通病,所以在此必須對朋友鄭重道歉。大哲學家海德格曾言:「在這個不斷加強的世界危機中,思想的保衛者寥寥無幾。他們還要為反對一切形式的教條主義而不得不堅持鬥爭,且不計後果。」在這個post-truth的時代,知識份子必須重拾自身作為思想保衛者的責任,見證謊言與犬儒,成為體制和權力的主要懷疑者。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常帶著一種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意識自己言語的重量,在捍衛自己信奉的某種真理同時亦不能不計後果,更應時刻警惕形式主義的傲慢,引以自省。

2.1.20

《潔癖》

新雪用輕柔
填補大地的傷痕
當新春降臨
引得小溪哭訴

季節並非貪新忘舊
雪花層層堆疊
地表以下的冰層
最為聖潔

二十年後再無冰雪
大地將以豔陽之名
寸草不生

所有新仇舊恨
一視同仁